今年的4月25日是第39个“全国预防接种日”,主题为“打疫苗,防疾病,保健康”。国家疾控局发布的《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》(2025年版)指出:疫苗是预防、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,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在此背景下,为积极响应“主动免疫”理念,切实提升中老年人这一重点人群的疾病预防意识与健康管理能力,我们开展了“健康中国家,疫苗护万家”全国预防接种日系列科普活动。活动走进深圳,特邀疼痛科、内分泌科及社区多领域专家,围绕中老年人高发的感染性疾病预防、精准化疫苗接种策略等核心议题进行科普采访,助力构建覆盖家庭-社区的全周期健康防护体系。
慢病高发、长寿不健康现象凸显,中老年人带状疱疹患病风险大
数据显示,我国约有75%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,43%有多病共存(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)。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,“长寿不健康”问题成为中老年人群体的重要健康挑战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中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、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,且常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。目前,中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带状疱疹、流感、肺炎球菌性疾病等。
带状疱疹(俗称:缠腰龙、蛇缠腰、生蛇等)是一种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。约90%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。随着年龄增长,免疫功能逐渐下降,病毒会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,。有数据表明,大约1/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。其中,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。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,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,病情也更严重。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。
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疼痛科(国家临床重点专科)副主任、主任医师
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 廖翔
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疼痛科(国家临床重点专科)副主任、主任医师、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廖翔强调:“带状疱疹典型的症状就是神经痛,这种疼痛非常特殊:它非常的‘尖锐’,就像针刺、火烧、刀割、电击般,有不少患者深受这种疼痛的折磨。带状疱疹往往是痛了好几天之后才长水疱,所以在早期容易出现误诊情况。比如说疼痛位于左侧的心前区,那很容易被误诊为心梗;疼痛位于下肢,也很容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。因此,在就诊时需要医生仔细询问病史,及时诊断疾病。”
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、深圳市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 阎德文
除年龄之外,慢性病患者离带状疱疹更近,常见慢性基础疾病(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等)是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,。以糖尿病为例,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相比于一般人增加26%,且罹患后,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升高,感受到的痛感更强。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、深圳市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阎德文介绍道:“目前我国糖尿病流行人数已经超1.4亿了,平时大家一说到糖尿病就是在想怎么控血糖、调代谢、防并发症,但是对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感染威胁不够重视。前不久,有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突发单侧面部剧烈疼痛并出现疱疹,确诊带状疱疹后,规范治疗期间不仅疼痛难忍,还导致血糖及代谢管理难度增加。患病后,除了加剧原有疾病的管理难度和病人痛苦,还会增加住院和医疗负担。即便病情缓解,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会长期困扰患者。因此,这部分人群更需要尽早行动起来,接种疫苗预防疾病,远离疼痛风险。”
从“治病”到“防病”:疫苗接种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“刚需”
目前带状疱疹的治疗多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(镇痛)为主,但现有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不佳,且后遗症治疗成本较高。远离带状疱疹,积极预防是关键,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有效方式。
中老年人必须提升疾病预防意识,将疫苗接种作为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,做到“未病先防”。廖翔强调:“基本上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,所以当自身抵抗力较低时,都有患上带状疱疹的可能。随着年龄增长,这种健康风险也在增加,如果老年人自身还存在一些慢性病的话,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更高。因此,提前预防非常重要,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就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。”
深圳市宝安区第五大道社区健康服务站主任 谢玉萍
在社区中,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且多病共存现象较为普遍,部分居民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疾病,疾病管理和生活质量面临挑战。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接种?哪些人可以接种?接种有无禁忌证?针对这些居民关注的热点话题,深圳市宝安区第五大道社区健康服务站主任谢玉萍强调:“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,老年人尤其是年纪较大且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的居民,自身免疫功能较低,一旦感染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,症状会比较严重。这部分人群要多加注意,积极接种疫苗预防疾病。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、保护时长、接种禁忌、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,进行科学接种。”
构建“家庭-社区-医院”协同防线,让主动预防成为老年健康新标配
在“健康中国”战略指引下,国家倡导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推进健康家庭建设,并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进行转变。预防为主,强化基层服务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主旋律之一。而社区作为家庭生活延伸的主场景,也是预防接种的前沿阵地。近年来,全国多地正在积极探索构建“医院—社区—家庭”协同防线,将疫苗接种服务与慢病随访、日常诊疗相结合,推动中老年人疫苗接种服务体系不断升级。
深圳始终秉持“健康优先、预防为主”的理念,将健康中国“设计图”转化为健康深圳“施工图”,依托“区域医疗中心—基层医疗集团—社康机构”三级网络,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闭环。在医院端,部分医院正将“疫苗推荐”前移至诊疗流程中。廖翔介绍道:“我们有很多手段去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,当然最好的方法是让患者不得病。所以预防带状疱疹,早期的疫苗接种至关重要。在临床门诊时,我们也会主动和来就诊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科普,特别强调:即使得过带状疱疹也还是需要接种疫苗的,因为该疾病存在复发可能,而疫苗接种是降低再发风险的重要措施。”
在社区层面,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签约服务织密健康防护网。谢玉萍表示:“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积极行动,在全流程服务中主动向居民科普疫苗接种的重要性。在进行老年体检、慢性病检查时,会为居民发放一张‘疫苗接种建议卡’,居民凭借此卡可前往接种台,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健康评估,符合接种条件者即可当场完成接种。之后,我们还会将接种优化服务评估环节前移至全科诊室。居民在诊室就诊时,医生会同步进行接种评估,对于适宜接种的居民,现场引导其前往接种窗口完成开单和接种,实现‘评估 - 开单 - 接种’一站式服务,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疫苗接种体验。”这种“医疗+预防”的协同模式,让疫苗接种建议不再是孤立的健康知识,而是融入居民日常健康管理的“刚需项”。
谈及国家一直大力倡导的医防融合模式,阎德文深有感触:“近年来我负责了社区代谢病医防融合项目,我们走访的很多社区已经采取了疫苗接种的策略,相比前几年疾病预防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。除了政策上给予了重视外,也离不开疾病健康教育的不断进步,当然现在疫苗接种的覆盖也比较广,几套‘组合拳’下来,可以使得像带状疱疹这类可防可治的疾病也能逐步得到控制。”
近年来,深圳积极构建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体系,全市设立600多家预防接种特色门诊,构建“10分钟疫苗接种服务圈”,并为老年人开辟优先接种通道,让重点人群享受触手可及的便捷服务。此外,不少社康机构实现“疫苗处方”全流程闭环——门诊医生可直接开具电子处方,系统无缝对接医保支付与接种预约平台,居民无需重复挂号即可完成缴费登记。此外,深圳通过争取政策支持,已将包括带状疱疹疫苗在内的多个成人疫苗纳入医保支付,进一步提升了成人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。其创新实践经验不仅深耕本地,更致力于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“深圳样板”,通过推广便民措施与精准服务,持续提升带状疱疹、流感、肺炎球菌性疾病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种的可及性,让“预防先行”的健康理念转化为切实的民生福祉。
(正文已结束)
推荐阅读: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